《内功经》:“通者,劲之连也”。一个“通”字,道尽内家拳核心奥秘。今天咱就把“通”字诀给列位说一说!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气脉通
“通”不是蛮力硬顶,首要在于体内能量通道的畅通。中医讲“经脉者,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”(《灵枢·本藏》),内功修炼直接以此为基。
内功经直指核心: “气调而匀,劲松而紧”。气不调匀,如河道淤塞,劲力焉能畅达?
站桩时,可以想象气息如水,从头顶(百会)缓缓流注脚心(涌泉),反复观想引导。重点在“松沉”二字,刻意追求往往适得其反。我初练太极时,师父一句“肩井穴如漏斗向下泄气”,瞬间卸掉多年僵劲。
真正气脉初通,四肢会有微弱暖流或酥麻感,绝非臆想。如同水流无阻,此时行拳,劲力明显“听话”了许多。
图片
图片来自网络
骨节通
气是动力源,骨架则是劲力传递之通途。《苌氏武技书》强调“骨节者,两骨相合之缝隙也,此处精神贯注,则周身无间断矣”。
内功经要诀: “通,透也。…穿贴松悍,合于一,而峻于未”。骨节若不能节节贯穿,劲必中断。
行拳走架,时刻留意“三关九节”。以脊柱为“大龙”,从尾闾(尾巴骨)开始,一节节向上虚虚对准头顶(虚领顶劲),如串起一串灵动的珠子。形意拳“三体式”要求“三尖相照”(鼻尖、手尖、脚尖),正是为了骨轴中正,劲路通达。
骨节真正通连时,推手或发力会感觉力量从脚底直透指尖,周身如一个整体在运动,而非局部用力。所谓“根节起,中节随,梢节追”,正是此理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免费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