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标题:海口工会构建应急救护体系(引题)
移动课堂进基层 工会驿站筑防线(主题)
海口日报记者 周慧
7月5日,在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,约30名职工在急救培训师的指导下,使用人体模型练习心肺复苏术。
近年来,海口创新打造“移动课堂+固定基地”双轨模式,将急救技能培训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,在工人文化宫、工会驿站、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构筑起立体化的应急救护体系,使应急救护培训惠及更多职工群众,织密职工应急救护“安全网”。
在龙华区金贸街道工会驿站,海口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对职工群众进行应急救护培训。海口日报记者 康登淋 摄
急救培训进基层
当天,培训围绕心肺复苏(CPR)、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操作等急救技能展开。培训师以“黄金救援四分钟”为切入点,通过情景化教学让学员理解急救时效的重要性。在实操环节中,职工彭华厚在进行第3次按压时,仪器终于亮起绿灯,“1200克的力道真不好掌握,但关键时刻能救命,必须练成肌肉记忆。”
据了解,我市举办“活力海口·‘工’益同行”应急救护培训班,引领职工从理论到实践解锁“救命技能”。参加培训的学员需通过线上理论考试与线下实操考核双重认证,方可获得“心肺复苏培训证书”。
此外,去年8月,我市创新打造的流动公益课堂,将急救培训送进基层。在海口日月广场一家健身会所,培训师为商圈和健身行业职工开展“CPR+AED”急救技能培训;在美兰区职工活动中心,职工们在理论和实操中学习急救技能;送货途中的快递小哥也能在工会驿站参加20分钟“微课堂”,掌握止血包扎技能……截至目前,全市已有1000余名职工通过该培训成为“急救先锋”,超470人取得了“心肺复苏培训证书”。
培养救助新力量
“驿站新安装了AED,进一步织密了职工群众的急救防护网。”7月6日,龙华区金贸街道工会驿站工作人员曾传鑫告诉记者,日前,市红十字会联合市总工会将6台AED投放到工会驿站。同时,我市还依托驿站开展应急救护培训,让大家今后在遇到紧急情况时会救、敢救。
据悉,我市已在人流密集区域的14个工会驿站投放AED,每台设备旁都配有图文指引和视频教程,即使未经过培训的市民也能按照提示进行操作。“我们工会目前有超8100名骑手,驿站投放AED设备更便于骑手学习和使用。”海口市外卖配送企业联合工会主席雷平萍说道,将号召更多骑手学习急救技能,争当穿梭在街头巷尾的“急救先锋”。
从流动课堂到培训基地,从技能培训到设备保障……如今,海口各级工会组织构建的“学、练、用”一体化应急救护体系正在释放民生效益。下一步,我市将依托“移动课堂+固定基地”“工会驿站+AED”开展急救培训,提升广大职工群众、新就业群体在遇到突发事故时的自救和他救能力,为社会注入新的救助力量。
免费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