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河南金融监管局就曝光了一个案例,一些非法中介利用“零首付购房”的噱头,诱导消费者骗取银行贷款,导致多人陷入债务纠纷甚至法律风险。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警钟,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房过程中必须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被看似诱人的“零首付”承诺蒙蔽双眼。
【案例回顾】一场“零首付”引发的连锁危机
2023年,王女士被某中介的“零首付购房”宣传所吸引,中介声称可垫付50万元首付,王女士只需支付3万元“手续费”,配合办理银行贷款用于偿还即可。
随后,中介通过虚增合同价至200万元,致使王女士多贷了60万元。不仅如此,虚增部分的税费和服务费也由王女士承担。
2024年,王女士因无力偿还房贷而逾期。银行在审核中发现贷款材料造假,随即起诉王女士。如今,她不仅面临房产被拍卖的风险,还可能因骗取贷款罪承担法律责任。
【担保君说】
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,买房有个最低首付比例,以厦门为例,最低首付比例是15%,这就意味着银行只会给你发放房款85%的贷款额度。所谓的“零首付”这笔资金,就只能是从别的地方给挪过来。
从哪儿挪?怎么挪?为了避免踩坑,接下来担保君讲的内容务必要认真看了,“零首付”陷阱主要有以下2种形式:
一是高评高贷。通过第三方垫资的形式,提前垫付首付款,接下来虚增购房合同价以提高贷款额度,把高贷出来的那部分资金偿还垫资人。
二是挪用资金。个别不法中介会怂恿购房者向银行申请经营贷、消费贷等,甚至为购房者“包装”虚假经营主体身份,将银行发放的其他用途资金当作购房首付款。
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。“零首付”购房看似解决了购房人的资金压力,降低购房门槛,实则暗藏巨大风险:
1、过高的贷款额度,会导致购房者背负超额债务。
2、在办理的过程中,不法分子往往以“手续费”“服务费”等名义收取额外费用,进一步加重购房人经济负担。
3、涉嫌骗取银行贷款额度,购房人及配合人可能要承担法律责任;
4、需要提供个人及家庭的一些敏感信息,可能会被不法分子用于非法活动。
【监管提醒】
如何避免落入陷阱?多地金融监管局近期发布风险警示:
核实中介资质:选择持牌经营的正规机构,勿轻信“银行合作”等虚假宣传。
警惕“零首付”噱头:购房首付是银行风控的重要环节,任何“零首付”操作均可能违规。
保护个人信息:勿随意提供身份证、银行账户、征信报告等资料,防止被用于诈骗,从而陷入更大的风险。
审慎签订合同:确保贷款金额、利率等条款真实,避免因虚假材料承担法律责任。
房产交易链条长、环节多、专业度高,普通人很难自行把握其中的风险,可以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。厦房担保作为厦门市存量房交易资金监督机构,为您无忧置业保驾护航。您在买房或卖房时还有遭遇哪些风险呢?欢迎评论区来聊聊。
免费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